出品:新浪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核心观点:科净源(维权)上市不满三年,却频繁出现信披违规,其上市公司亟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前疑似踩线相关标准,上市后业绩却大幅变脸,公司IPO募资究竟有没有踩线闯关?
近日,科净源因未及时披露担保被罚。
公开资料显示,科净源是一家专业从事水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型综合服务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科净源于2023年8月挂牌创业板上市,但上市后问题连连,一方面,公司频繁违规收监管函;另一方面,公司上市后业绩迅速大变脸。这一系列异常背后是否需要对其招股书进行重新审视?
频繁信披违规为何?
4月3日,科净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监管立案调查;10月10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存在担保事项未及时披露的问题,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科净源全资子公司安装公司为烟台合康物资有限公司、山东博淼实业有限公司、烟台宗西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定期存单质押方式提供担保,担保金额分别为6,000万元、6,000万元、3,000万元,累计金额为1.5亿元。上述担保未履行科净源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
引人关注的是,公司相关人员出现不配合监管调查情形。王硕作为科净源时任监事及安装公司会计人员, 负责办理案涉担保业务,其存在不配合调查情形。
除了担保事项披露不及时,公司业绩下滑也未及时履行公告。
2024年8月,公司收《关于对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函。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40.25万元,较上年减少77.53%。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但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业绩预告。对此,监管对上市公司发出监管函并要求其认真和及时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此外,公司还出现收入确认不充分情形。
2024年12月,公司收到监管《关于对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葛敬、李崇新、赵雷、张宁出具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该监管措施直指公司四宗罪:
一是 2023 年 12 月 5 日至 2024 年 3 月 27 日,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科净源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用银行定期存单为第三方的债务提供质押担保,相关担保事项未履行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
二是 2024 年 4 月 30 日,公司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对2023 年三季度财务报表进行更正,但对信用减值损失的更正有误。
三是公司 2023 年度报告中,存在部分项目收入确认采用时点法或时段法适用不当、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的情形。
四是根据《2023 年年度报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但公司未按规定披露业绩预告。
IPO有没有踩线闯关?
2023年8月11日,公司登陆创业板上市。科净源发行的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谢国敏、崔增英。此次IPO公司发行17,142,858股,约占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为25.00%,募资金额超7亿元,发行价格为45.00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市后业绩出现大幅变脸。冲刺上市前,公司收入突破4亿元,如今公司2024年营收不足2亿元。与此同时,公司上市第一年,净利由上市前的8625万元骤降至1906万元,2024年出现超1.3亿元的亏损。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冲刺创业板选择了第一套上市标准,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显然,公司上市前业绩完全匹配上市标准。至此,我们疑惑的是,为何公司上市后业绩变化如此之快?
由于科净源冲刺的创业板,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修订)》相关规定,其相关指标需要匹配创业板定位,主要为成长性及研发。
我们发现,公司研发数据精准“踩线”达标。
根据创业板定位,要求一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要求二是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要求三是属于制造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或者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体系领域,且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30%。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公司复合增长率低于20%,因此其并不匹配上述要求一、要求二等规则。但由于科净源研发累计数超过5000万元,以及营收刚好超过3亿元因此其刚好匹配要求二。
即最近三年(2020年至2022年),科净源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5,833.75万元,不低于5,000万元公司最近一年(2022年)营业收入为43,928.78万元,超过3亿元,可不适用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相关要求。
至此,我们疑惑的是,为何上市后公司收入瞬间大幅缩水不足2亿元,公司是否存在踩线闯关之嫌?
需要强调的是,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有所好转,未来能否持续或有待观察。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49亿元,同比增长24.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8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44.3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扭亏为盈。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