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

蓝佛安: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来源:金融时报  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发表了题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署名文章,对财政相关部署作出深入解读。


来源:金融时报

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发表了题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署名文章,对财政相关部署作出深入解读。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通过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组合,发挥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必须有效应对形势变化,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了全力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六条重点举措。

一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振消费。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消费新场景。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二是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强化科技投入,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落实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综合运用税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基金等工具,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就业优先,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和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强化卫生健康服务保障,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支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完善财政资源环境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四是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健全多元投入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好惠农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支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支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

五是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坚持改革赋能、管理挖潜、监督明纪,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更好发挥税收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作用。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财会监督,加大财政监管和问责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六是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持续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对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防止前清后欠。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严禁新设或异化产生各类融资平台。优化债务结构,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蓝佛安: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3649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