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基金经理激辩4000点!关键节点,市场分歧加大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当上证指数一度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后,A股市场博弈加剧。有基金经理坐享科技赛道红利,旗下基金净值一路飙升;有基金经理则错失行情,表现焦虑难安;也有基金经理对科技行情表现出泰然自若心态。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当上证指数一度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后,A股市场博弈加剧。有基金经理坐享科技赛道红利,旗下基金净值一路飙升;有基金经理则错失行情,表现焦虑难安;也有基金经理对科技行情表现出泰然自若心态。

这种分歧不仅体现在业绩上,更延伸至基金经理的操作策略中。基金三季报数据呈现出的多个极端数据成了分歧背后的佐证。近期,公募绩优产品频频限购、私募基金选择封盘的现象,也成为分歧的直接映射。

4000点关口附近,A股市场已出现轻微震荡,关键节点的走向之争愈发激烈。

关键节点市场分歧加剧

一个月前,上证指数率先站上3900点整数关口,市场热度初显;10月28日,该指数更是时隔十年首次迈过4000点大关,A股指数“扬眉吐气”。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市场热情并未真正被点燃。久违的亢奋情绪转瞬即逝,A股市场成交额在2万亿元上下徘徊,部分高位板块近日甚至遭遇较大幅度调整,呈现出“指数新高与结构调整并存”的分化格局。

与市场走势相伴的,是基金经理陷入激烈的多空分歧,对市场未来走向的分歧日益凸显,有关后市走势的方向更显迷雾重重。

从基金三季报数据或能一窥究竟,比如规模超5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产品中,超四成产品在三季度行情一路上涨的背景下,反而选择下调股票仓位,足见机构投资者对当前市场的谨慎态度,也印证了市场分歧的深度。

此外,三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总份额环比减少了1634亿份,单季度净赎回份额更是高达2162亿份,较上一季度扩大了1099亿份,这表明资金在基金净值大幅上涨之际反而赎回更多。

对于当前市场态势,机构人士表达了差异化观点。

上海一位管理的基金最新净值已创历史新高的基金经理,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态度谨慎:“现在市场可能会迎来牛市的中场休息时间。我并非看空,只是对短期快速上涨积累的风险感到不安,认为应适时规避;但从长期来看,牛市应该还有下半场。”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的投研负责人则从市场逻辑层面提出思考:“当前市场演进节奏与结构分化程度均超出预期,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短期需求增长的强度与持续性,同时对供给端长期调整的节奏关注不足;在这一背景下,估值因素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

另有一位基金高管给出更聚焦的观点:“目前市场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投资者应淡化指数点位,将精力更多放在行业筛选与个股研究上。”

近期,部分公募绩优产品开始限购,以及一些私募基金选择封盘,也成为分歧的直接映射。

相较于部分机构的谨慎,金信基金的观点代表了市场上对指数突破4000点后乐观派的主流看法:“站在4000点关口回望,A股此番上涨绝非偶然——经济复苏为市场筑牢基本面,政策持续加码为市场注入‘强心剂’,中美关系缓和则为市场打开外部空间。短期来看,指数冲关过程中可能伴随震荡,但4000点的突破已具备扎实基础;长期而言,科技产业的突破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将支撑A股走出更具可持续性的慢牛行情。对投资者来说,不必过度纠结于短期点位波动,应着眼长期价值布局。”

展开全文

科技赛道分歧最大

在科技这一热门赛道上,基金经理们的看法和投资策略大相径庭,存在着更为明显的分歧,对4000点下的科技股行情也展开了激辩。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行情火爆,部分基金经理更坚定看好科技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短期的震荡调整并不会改变其持续向好的趋势。他们坚信,人形机器人、大模型、智能车等一系列国产化制造改写了境内外资本对于中国科技估值的认识,从中长期来看,科技板块依然是市场重头戏,科技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仍将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例如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强调,科技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常经历从概念导入、技术成熟到商业化应用的周期性波动,过程中的曲折与调整是常态。

券商中国记者还注意到,一位以投资新能源产业著称的基金经理在三季度减持新能源,开始加大配置PCB、液冷等科技主题。

基金三季报的基金经理持仓数据也能佐证这一趋势。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三季度大幅加仓半导体、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等领域,电子行业更是成为历史上首个主动权益基金持仓超过25%的申万一级行业。主动权益基金在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方向的仓位接近40%,创下历史新高。

“物极必反”“高处不胜寒”,也有不少基金经理直接表达了对科技板块估值与风险的担忧。他们对科技板块的“过热”表现持谨慎态度,认为“泡沫”已有所显现,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他们担心,过高的估值可能会透支科技股未来的增长空间,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科技板块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今年业绩翻倍的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冯炉丹强调,当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区间,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她指出,当前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在于AI技术正处于加速迭代和商业化落地的黎明期,产业天花板极高。但风险在于,高估值意味着对业绩兑现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流动性及宏观因素变化的冲击,板块波动性会显著加大。

最为极致的分歧,体现在是否要参与AI投资。鹏华基金基金经理陈金伟坦言,因未持有科技股,其产品在本阶段大幅落后,但他认为这更多是底层价值观的分歧,“我们不相信我们能跟踪到或者把握到这个股价向下的拐点,我们的代价就是我们基本上会踏空所有泡沫的机会”。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焦巍直接表达了坚守其“不参与”的立场,他在季报中强调,越是“牛市”思维盛行,越需要避免被叙事裹挟,一个良好的牛市也不可能脱离估值的引力,把树长到天上去,常常念叨“牛市”,放松对投资标的的基本面和估值要求,轻易追高和信任,往往成为下一轮泡沫破灭的惨剧伏笔剧本。焦巍认为与其郁闷和道歉,不如对一个交易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和短期时效性加以判断。

“面对技术浪潮,需要‘大胆假设的同时小心求证’”。兴证全球基金经理谢治宇则认为,部分投资者对行业长期景气度开始产生疑虑,理由是“尚未在终端应用领域看到AI模型的广泛渗透”,技术路线的快速迭代也给未来竞争格局带来了不确定性。他希望通过密切跟踪行业的发展变化,力争做出足够前瞻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估值定价。

业绩分化依旧严重

“基民之所以对指数不断新高没有深切感知,或与近年来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对基金投资者造成的信任裂痕不无关系。”一位基金老将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尽管其管理的产品业绩不错,但是整体份额三季度还是净赎回的。

在4000点的当下,基金经理们的业绩表现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呈现出鲜明的分化,一边是40余只基金近一年业绩翻倍,成为市场瞩目的旗帜;另一边则是200余只基金近一年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科技股爆发的时期,重仓科技行业的基金经理自然能够坐享科技红利,业绩蒸蒸日上;而那些未能及时布局热门行业的基金经理,则需要面临市场质疑。

投资策略的差异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偏好成长投资、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的基金经理斩获不错业绩,一些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深耕传统行业的基金经理则跑输市场。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的背景下,基金经理的应对策略决定了其业绩表现的差异。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们对市场走势的预测可谓是众说纷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行业发展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市场的未来走向。

博时基金预计,接下来微观流动性仍然将延续充裕的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融等高风险偏好资金的变化,可能将加剧市场的波动。不过仍然需要注意的是,自今年623行情启动以来A股整体已经积累较大涨幅,后续需重点关注增量资金尤其是高风险偏好资金的的变化情况,预计市场下一阶段将以时间换空间,放缓斜率进一步震荡整固。

金信基金认为,科技板块成为牵引市场上行的核心引擎。不妨沿着“自主可控+产业趋势”主线布局——半导体设备与材料、AI算力与应用、高端制造中的工业母机、新能源领域的储能、锂电等方向,既受益于国家战略,又具备业绩弹性。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对:廖胜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36284.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