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苏州,是中国最强地级市。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要问,谁是中国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苏州,是中国最强地级市。这个,大家都知道。

但要问,谁是中国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恐怕要出乎大部分人意料:陕西榆林。

榆林到底有多壕呢?

先说数字。

今年上半年,榆林GDP是3485亿元。

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中西部地级市第1,甚至比浙江金华(义乌就是金华代管的县级市)、洛阳、珠海这样的城市还高,比南宁、太原等省会也高。

再举两个例子。

一是2013年春季开始,榆林开始15年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

榆林下面一个县(神木)在2008年,还开始搞全民免费医疗。

甚至,榆林还有一个让苏州羡慕的地方:榆林有机场。

根据最新信息,2025年冬航季,榆林机场有38条航线,通航城市有43个。

不光有机场,在旅游旺季,甚至可以直飞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外城市。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展开全文

2025冬航季榆林的通航城市和航线情况

榆林凭什么?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榆林,起初拿到的不是一副好牌。

区位上,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北边就是毛乌素沙漠。

总占地面积4.29万平方公里,跟丹麦一个国家面积一样大。

户籍人口却只有约385.89万,相当于每平方公里84人。

地广人稀到这种程度,能用来干啥呢?

当战场。

明崇祯年间,李自成起义军攻打榆林镇,结果城陷后无一人投降;清康熙年间,榆林卫抵抗周世民叛军,得到了康熙帝御笔题词的嘉奖。

在抗日战争期间,榆林军民拼死防守,提出的口号是“不让日寇过黄河一步”。

榆林这块地方,很多值得铭记的历史,都能用这两个字概括:牺牲。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榆林在陕西省的位置

但改变命运,经常就在一瞬间。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煤炭供应紧张,国家将鄂尔多斯盆地列为重点找煤区域,“陕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八五队”在1981年奉命进入毛乌素沙漠,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块877亿吨煤炭储量的大煤田。

也就是今天榆林的“神府煤田”。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神府煤田

榆林也集齐了发展所需的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

榆林从发现煤矿到市场经济之间时间较短,煤价被放开后,2001年还赶上了中国加入WTO的飞速发展期。

一位矿产资源相关从业者曾在某媒体面前算过一笔账:

“2005年,一吨煤有120元的利润,500万吨的煤矿,一年就是五六亿。”

要知道,榆林的矿产资源那是相当丰富,如果用土地面积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平方米土地下就有6吨煤、140公斤石油、1立方米天然气,比中东沙特狗大户还要豪横。

经营煤矿本身就是多金的行业,榆林的规模化放大了这种行业效应。

在巅峰时期,榆林诞生了上万名亿万富豪,被外人羡慕“家家房地产,户户典当行”。

国内房价暴涨那几年,榆林的矿主到西安买房,那都是一买一个单元。

一个土豪去抢房子了,另一个就隔着电话求帮忙买同款。

一场车展,榆林的销售额能飙到1.5亿元,甚至有人调侃:“开80万的奥迪A6,人家榆林的富豪还嫌土。”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榆林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感”

地利方面,榆林的矿产突出。

不仅煤矿埋藏浅、煤层厚,地质条件也相对简单,开采成本仅约100元/吨,比邻近很多矿区开采成本低。

与此同时,榆林不仅有煤。

它有8大类48种矿产,全球第二大的煤矿、约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超6亿吨石油,以及超8000亿吨的岩盐,金属镁产量占全球超40%,是世界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

这些资源,很多都属于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

这进一步让榆林获得了国家的支持,收集到了发展的第三个条件,人和。

因此几十年间,国家在榆林的交通上投入百亿,建设包神铁路、神朔铁路、榆靖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使榆林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彻底改变了曾经闭塞落后的面貌。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榆林当地的立交桥 摄影:黄延

2016年,我国发布《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榆林再次赶上海外贸易运力升级的红利,在2020年底开通“榆西欧”专列,将本地的化工原料、零部件等商品运往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把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凑齐,即便是三四线小城榆林,也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跃迁。

我们来看榆林近几年的人均GDP数据:

2021年,榆林人均GDP达到14.99万,成为陕西省榜首。

2023年,榆林人均GDP19.63万,上升15位,全国排名第5。

2024年,榆林人均GDP继续上升至20.93万元,逼近上海的21.68万(比深圳、苏州还高)。

经济数据只是发展的结果之一,产业才是实现这一结果的重头戏。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榆林人称“中国科威特”。

其实就是家里有矿。

但大家知道,家里有矿的城市可不止榆林一个。

榆林为什么就不一样呢?

中国的矿产,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国家战略资源”。

榆林的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优质的化工和动力用煤,自然也在其中。

在2001年我们加入WTO后,中国GDP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加速,火电发电量快速增长,作为生产原料之一的煤,价格也随之飙升,造成了2002年后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煤价从275元/吨,涨到2011年的853元/吨。

资本也看上了煤矿的前景。

一时间,3.1万亿资本涌入煤炭开采业,烈火烹油式的野蛮生长,让全国煤矿的数量飙升至数万家,也让榆林这样的城市坠入产能过剩的噩梦。

煤炭价格,走向崩盘边缘。

2015年初“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从年初的520元/吨,跌到年底的372元/吨,全国煤矿总数,在2015年降到大约1万余个。

一些产煤大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甚至很多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工资拖欠。

视野回到榆林,在这次煤价下调中,当地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基本都被淘汰。

低端产能要不得,煤价的断崖式下跌,就像是对“挖煤卖钱”的企业的一场大清算。

榆林反思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不缺能源,但缺高端能源产品。

与此同时,榆林要发展,仅凭资本的支持是不行的,还须立足于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战略。

2015年,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供给侧改革,核心之一就是“去产能、调结构”。

榆林的解决办法,其一就是升级技术,让热效能提升,碳排放下降。

举个例子。

煤化工链条中有一个重要产品,兰炭。

它是生产电石、硅铁、硅锰、金属镁等产品时,不可或缺的优质还原剂。

曾经,生产兰炭会产生含有焦油、粉尘、氨、硫化氢等杂质的荒煤气,处理方法主要是排放入大气中,或直接烧掉,业内俗称“点天灯”。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2006年以前,很多煤矿都用“点天灯”方式处理煤荒气

但现在,“荒煤气”经过除尘、脱硫、脱焦油等净化处理,留下干净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收集循环回来,还能继续冶炼金属镁。

到最后,煤化工、金属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还可以用来生产水泥、免烧砖。

将产业链条拉长,榆林的煤化工企业就可以在各个环节吸收营养,不断循环让自己发展壮大,进而反哺城市建设。

解决办法之二,藏在一组数据中:去年我们有大约55%的煤用在了电力行业,只有约8%用在化工领域。

可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我们能从煤中获取很多原材料,用来制作全世界的儿童玩具、衣服上的化纤,甚至买菜用的塑料袋。

煤是怎么变成原料的?

我们再举个例子。

榆林除了产煤,还有大量的岩盐,这两种矿物可以在煤化工和盐化工两条线上发生交汇,合作生成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榆林的一座煤化工基地

首先,煤化工生产的甲醇,可以进一步生产烯烃,用来合成很多化工原料,如可降解塑料、合成纤维、电池电解液。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碳化钙,遇水生成乙炔,乙炔再与盐化工产生的氯气结合,能够生成氯乙烯单体,也就是PVC的原材料。

煤化工的不断进化,让榆林的企业抢占能源产业链的“链主”地位,一步步打破资源魔咒的层层封印。

我们现在看到的榆林,其实已经是它自我进化的3.0版本。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相比于其他的能源型城市,榆林其实有两个支撑其发展的内因:

一是坚持人才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城市的经济相当有野心。

早在2000年前后,我们国家就将榆林定位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这一战略定位,为榆林吸引了一批大型能源企业,而这些企业中的科研、技术人才,组成了榆林最开始的技术梯队。

随后的2010年,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来到榆林,着手围绕煤炭等矿产资源进行技术攻关。

2022年建成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装置,就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刘中民院士带队完成。

他们用十余年时间,让榆林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工业化项目。

与此同时,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也都在煤炭的绿色开采、碳中和等前沿技术上对榆林形成助力。

凭借这些技术布局与积累,榆林就不仅能把煤“吃干榨净”,更瞄准了下一个国家战略:氢能。

近几年,新能源车产业快速崛起,其中两个重要品类,一是纯电汽车,二是氢能源汽车。

这两条路线主要的差别在于,纯电汽车的技术核心是电池,锂及各种稀土元素不可再生。

而氢能源车的核心是氢能源及相关技术,虽需要一系列技术突破、成本攻坚、基建搭建,但氢气的来源相对丰富,被认为是下一代能源的主流方案。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上的氢能源车

而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全世界都在追求低碳发展,制氢工业可以对风电、水电有一定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也被认为是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问题就来了,榆林的煤炭等资源,跟氢能源有啥关系?

工业的推演过于复杂,我们再用一个例子来解释。

我们都知道,近些年日本一直不愿意发展电动汽车,一个官方的理由是,它们已经点了氢能源的科技树。

但日本要做氢能源,其实比登天还难。

因为它们国土面积小,本国内不仅缺乏化石能源,就连风力、水力、光伏,每一样都很难实现,所以在失去了福岛核电站之后,日本一直缺电。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图片来源:央视国际时讯栏目

没有充足能源用来制氢,电解水也太费电。

总不能从我们这里进口煤,到当地发电,再去电解水吧!

要知道,以现在的技术,电解水的成本相当高,要生成一公斤氢气,要用大约50度电。

如果按照氢气30-40元/公斤的价格,一台丰田Mirai氢能车,加满3个储能罐大约需要200元,能源成本大约是纯电汽车的两倍。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正在加氢的丰田Mirai

就这成本,日本想发展氢能,那真要好好筹谋一番。

但到了榆林,所有问题都被矿产资源“吃干榨净”的思路解决了。

前面我们聊到,煤化工的过程中,氢是一个副产物。

所以我们只要在煤化工的特定环节,捕捉、提纯和存储氢气就行了。

这些由煤炭工业制造出来的“灰氢”,经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处理,就转化为“蓝氢。”

与此同时,当榆林用丰沛的风力来发电,多余的电还能被拿来电解水,这时候生产的氢,就是“绿氢”。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从落后的沙漠之城,到低端的煤城,再到目前的能源之城,榆林做到了很多地区一辈子也实现不了的逆袭。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近年来的艰苦转型,不破不立。

如果再往前追溯,这座城市的历史还会告诉我们另外一件事:

榆林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榆林人。

上世纪50年代,榆林的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动沙地面积却高达860万亩。

它不仅要为自己治沙,还要为减少黄河泥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做贡献。

一大批治沙英雄纷纷涌现,用自己的青春和家庭的牺牲,换来了榆林环境的改善。

苏州都羡慕:榆林,何以成为中西部最强地级市?

治理11万亩荒沙的“治沙英雄”牛玉琴

现在,毛乌素沙漠绝大部分得到治理,榆林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3.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也从15亿吨降至大约只有2亿吨。

经历过匮乏与富庶,榆林将更多收入回馈给榆林人。

就在去年,榆林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了1224.7亿元,其中的83.6%投向了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领域,其中就包括覆盖全市的15年免费教育,和看病时的“先诊疗后付费”。

除此之外,榆林持续在技术和交通上布局,统筹了223亿元资金,用来支持延榆高铁建设,扩大高等教育。

此时此刻,我们再看榆林的飞速发展,真的不是一步登天的爽剧。

那些埋藏在地底的“黑金”,也不是造成它富有的唯一原因。

它最重要的资本,是人。

在条件恶劣时不抱怨环境,在诱惑当前时保持理性。

拥有不服输的奋斗之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3324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