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决选投票中以185票对156票击败小泉进次郎,成为自民党第29任总裁。经过紧张的联立协调,10月21日,高市早苗正式就任日本第104代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日本宪政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然而,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光环难以掩盖其经济政策的危险性。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1日,日本大阪,一份《读卖新闻》号外报道称,日本国会选举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为首相。视觉中国 图
高市提出的“早苗经济学”(Sanaenomics),表面上是“日本经济强韧化计划”,实质是极端的财政民粹主义。她的“三支箭”——大胆的金融宽松、机动的财政支出、大规模的危机管理投资——每一支都射向了日本财政的要害。最令人担忧的是她公然宣称要在达到2%通胀目标前冻结基础财政收支(Primary Balance)黑字化目标。日本政府债务预计2025年将达GDP的235%,位居发达国家之首,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大举借债,无异于财政自杀。
她甚至公开批评日银的利率政策,声称“现在加息是愚蠢的”,这种对央行独立性的粗暴干预,暴露了其经济思维的危险性。在全球主要央行都在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日本继续维持超宽松政策,只会加剧日元贬值,推高进口物价。
二、危险的极右联盟与财政民粹主义共振
高市政权的政治基础正在发生危险的转变。公明党退出联立政权,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维新会的加入,这一政治重组标志着日本政治向极右财政民粹主义的急速倾斜。维新会本身就是极右的财政民粹主义政党,虽然表面上主张“身切り改革”(自我削减改革)和行政效率化,但其核心政策——大规模减税、废除各种规制、极端的“小政府”理念——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财政不负责任。
这种“民粹主义同盟”的形成极其危险。维新会的“减税至上主义”与高市的“支出扩张主义”看似矛盾,实则殊途同归——都是通过牺牲财政健全性来讨好选民。维新会主张通过削减公务员和行政成本来实现减税,但这种削减远远无法弥补税收损失;高市则主张通过借债来增加支出。两者结合的结果必然是:一边大幅减税,一边增加支出,财政赤字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失去了公明党这个相对理性的制衡力量,日本政治将彻底失去财政纪律的最后防线。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在自民党内部,副总裁麻生太郎作为财政纪律派的代表,其影响力也将被这种极右联盟所稀释。高市曾批评“财务当局对基础财政收支的执着导致安倍内阁的财政出动半途而废”,如今有了维新会的支持,她更有底气挑战党内的财政保守派。这种政治格局的剧变,预示着日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财政放纵时代。
三、财源幻想与债务陷阱
高市深知物价高涨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大开支票:扩充地方交付金、支持医疗护理人员加薪、废除汽油税暂定税率等。这些措施听起来很美好,但钱从哪里来?
她提出的增收措施——将金融所得税从20%提高到30%、整顿税收特例措施等——根本无法覆盖庞大的支出。更何况,在维新会的压力下,减税议程将不断扩大。一边要满足选民对减税的期待,一边要兑现增加支出的承诺,这种财政算术根本不可能平衡。最终只能依赖发行更多国债,将负担转嫁给未来世代。
“早苗经济学”的核心谬误在于,它假设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可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进而通过税收增加来改善财政。这种“先花钱后赚钱”的逻辑,在人口老龄化、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日本根本行不通。日本的结构性问题——人口减少、生产率低下、创新不足——不是靠印钞票和发国债就能解决的。相反,过度的财政刺激只会造成资源错配,延缓必要的结构改革,使问题更加恶化。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1日,日本东京,新当选首相高市早苗(中)抵达首相官邸。视觉中国 图
四、市场的冷酷判决与国际压力
股市在高市当选后短暂上涨,但很快就被现实打回原形,所谓的“高市交易”(Takaichi Trade)昙花一现,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其政策的不信任。投资者清楚地认识到,在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下,进一步的财政扩张无异于饮鸩止渴。国际评级机构和外国投资者更是忧心忡忡。一旦日本政府债券失去市场信任,利率飙升将使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希腊债务危机的教训历历在目。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的背景下,高市的政策更显得不合时宜。美国正在关注贸易赤字问题,日本此时大搞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势必导致日元进一步贬值,加剧美日贸易失衡,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同时,在G7国家普遍强调财政纪律的今天,日本的离经叛道将使其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多次警告日本的财政风险,高市却充耳不闻,这种傲慢终将付出代价。
五、代际背叛与历史审判
最令人愤慨的是,高市政策是对代际公平的公然背叛。她口口声声说要让“18岁的年轻人和刚出生的婴儿对日本的未来充满希望”,但实际上却在给他们套上沉重的债务枷锁。当前的日本年轻人已经承受着沉重的养老负担,高市还要给他们增加更多的国债负担,这是赤裸裸的代际剥削。她的政策不是在创造希望,而是在毁灭未来。
高市早苗即将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但如果她坚持推行“早苗经济学”,她也可能成为将日本推向财政崩溃的罪人。历史不会因为她打破了性别天花板就对她网开一面。当债务危机最终爆发时,当日元崩溃、通胀失控时,当年轻一代被压垮时,人们会记住,是谁在2025年的秋天,将日本推向了深渊。
日本正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艰难但必要的财政整顿和结构改革,还是选择简单但危险的财政放纵和货币印刷?高市早苗显然选择了后者。这不是勇气,而是怯懦;不是创新,而是民粹;不是对国家负责,而是对历史的背叛。日本需要的不是财政冒险家,而是有勇气面对现实、推进改革的真正政治家。遗憾的是,高市早苗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她的当选,或许标志着日本财政最后防线的崩溃。
(本文作者为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专修大学经济系教授,近著《战争与财政》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