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国际金价行至历史高位,技术性超买风险累积,市场波动显著加剧,盘中多次出现快速回调。10月17日,国际金价全线回落,伦敦现货黄金单日下跌75.03美元,跌幅1.73%;纽约期货黄金下跌36.7美元,跌幅0.85%。
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黄金也不例外。历史上,黄金曾有过两轮10年级别的大牛市,分别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及本世纪的00年代。在当前黄金市场从热情高涨转入阶段性盘整,我们正可借此时机复盘历史规律,审视两个关键问题:黄金的大牛市通常因何终结?短期内又可能面临多大的回调风险?
一、第一轮黄金大牛市如何终结?
第一轮黄金大牛市始于1968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从35美元/盎司起步,持续上行,于1980年触及850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期间累计涨幅高达2328.57%。然而,在创出该高点以后,金价随即便迅速回落,当月收于653美元/盎司,月度涨幅由51.92%收窄至27.54%。
此后,尽管金价分别在1983年2月和1987年12月出现阶段性反弹高点,达到509.25美元/盎司和499.75美元/盎司,但在1980至2000年的二十年间整体处于长期下行通道。至1999年8月,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最低下探至251.95美元/盎司,较85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已经跌去了70.36%。
黄金自1968年步入牛市,核心诱因在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难以维系。尽管尼克松总统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付,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此崩溃,但美元体系的内在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美元信誉本质上是美国国家信誉的体现,此前由美国巨额黄金储备作为背书,脱钩后则转为依赖美国的综合国力作为担保。然而,当时美国面临财政赤字攀升、经济停滞、通胀加剧以及高失业率等多重困境,严重削弱了全球对美元及美国的信心,投资者转而配置黄金以规避货币风险。
直至1979年8月,以强硬著称的保罗·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迅速上调联邦基金利率,推行极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应对日益严重的高通胀问题。彼时,国际金价同步回落,与利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随后,里根总统推动以“里根经济学”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改革,逐步化解了困扰美国多年的滞胀问题,重振了全球对美国经济与美元的信心。所以,尽管后续黄金价格在多种因素推动下出现阶段性冲高,但都未能突破1980年1月850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
而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美国作为主导国家获得巨大增长红利,进一步压制了作为美元信用对立面的黄金价格。至互联网革命达到高潮的1999年,金价最低下探至251.95美元/盎司。由此可见,第一轮黄金大牛市的终结,流动性紧缩是直接诱因,而美国经济根本性好转才是决定性因素。
二、第二轮黄金大牛市如何终结?
第二轮黄金大牛市始于2001年,伦敦现货黄金自272.50美元/盎司开启上行,于2011年触及1921.15美元/盎司的历史峰值,期间累计涨幅达605.01%。然而,与此前一轮牛市相似,金价在创出新高后迅速进入深度调整,当月便自高点回落388.43美元至1532.72美元/盎司,收盘时月度涨幅由上涨5.25%转为下跌11.05%。
此后数月,金价多次尝试反弹,分别在2011年11月、2012年2月及2012年10月触及1802.93美元/盎司、1790.75美元/盎司和1796.10美元/盎司,但整体仍难以扭转下跌趋势。至2015年12月,金价最低下探至1045.54美元/盎司,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1921.15美元/盎司的峰值下跌45.58%。此后金价再未跌破该位置。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的历史低位,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与此同时,美国长期对外扩张消耗大量国力,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其全球相对实力呈现下滑趋势。黄金再度成为对冲美元信用风险的重要资产,尤其受到中国等增储黄金的推动,自2001年起价格不断上涨,进入持续上行通道。
等到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迅速蔓延至全球,黄金作为终极支付手段与避险资产价格快速冲高。尽管2008年因市场流动性紧张一度出现回调,但并未改变其长期上涨趋势。而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接棒次贷危机,继续强化黄金的避险属性,进一步延长了第二轮黄金大牛市行情。
早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时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已于2007年9月启动降息周期,在不到一年内将利率调降2.75个百分点至2%。为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美联储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不仅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下限,更相继推出量化宽松与前瞻指引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引导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直到2009年下半年,次贷危机冲击边际减弱,美国经济开始步入复苏区间。然而,这一阶段的增长回升部分受低基数影响推动,更多是增长率的回升。此时,失业率仍持续处于高位,反映出当时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美联储在2010年与2012年分别启动第二轮和第三轮量化宽松,也印证了其对经济前景仍持谨慎态度。事实上,美国人均GDP直至2011年才重新回升至2008年水平,彻底消除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轮黄金牛市在2011年见顶时,美联储尚处于第二轮量化宽松阶段,第三轮尚未启动,其资产购买计划直至2014年10月才完全退出,而联邦基金利率的上调更是迟至2015年12月。这表明黄金牛市的终结并非由流动性实质性收紧所直接导致。不过,当时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回暖,市场确实已有流动性将收紧的预期。第二轮黄金大牛市的终结,流动性预期收紧是潜在暗线,而美国经济根本性好转依然是决定性因素。
三、本轮黄金大牛市将如何终结?
本轮黄金大牛市始于2022年,伦敦现货黄金自1614美元/盎司开启上行,目前最高达到4380.79美元/盎司,期间累计涨幅达171.42%,但仍远低于前两轮大牛市的峰值水平。尽管近期黄金有所回调,但整体上行趋势仍未改变,考虑到当前上涨动能尚未衰竭,预计未来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
在当前环境下,支撑黄金开启第三轮大牛市的核心逻辑,与第一轮及第二轮牛市相似,仍根植于全球对美国和美元体系的信任持续弱化。具体而言,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美国财政赤字长期处于高位,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引发市场对其债务可持续性的普遍担忧;二是美国政府不断施压美联储推动提前降息,此举削弱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独立性的信心;三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功能被频繁政治化使用,多国为规避潜在资产冻结风险,正积极增持黄金以增强储备资产的安全性与独立性。
要重塑全球对美国和美元的信心,关键在于推动美国经济实现根本性好转,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立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考虑到美国工业已大量外迁,全面“再工业化”并不现实,人工智能因此可能成为破局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有望为多个行业注入新动能,系统性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在中长期增强美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而对人工智能的广泛投资也将在短期内对经济形成有效拉动;另一方面,美国在此轮人工智能浪潮中已建立起显著的整体优势,在硬件、软件及生态层面均占据引领地位,拥有如英伟达、甲骨文、OpenAI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这意味着美国有望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地位,持续获取高额的技术溢价与垄断性收益,进而巩固其在全球政治、经济与军事格局中的主导权。
不过,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OpenAI等领军企业仍面临巨额亏损,其增长潜力尚未转化为实际盈利。参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仍处于早期阶段。因此,全球对美国和美元信心的重建预计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可能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五轮康波周期中的萧条阶段。这一时期往往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因为美国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严峻程度可能远超上世纪70年代。我们认为,本轮黄金大牛市远未到达终点,其价格的上涨幅度,下限至少接近第二轮牛市的605.01%,更有可能看齐第一轮牛市的2328.57%,甚至存在超越这一水平的可能性。
要注意的是,即便在黄金的大牛市周期中,价格上行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往往伴随波动与阶段性回调。当金价上涨斜率过于陡峭时,需警惕技术性回调的风险。历史走势表明,黄金通常呈现脉冲式上涨特征,即在多数时间里维持横盘整理,而在少数时段集中兑现显著涨幅。在这一过程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因素,都可能成为触发价格调整的节点。尽管技术指标的超买状态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复盘历次上涨可见,大幅回调终难避免。因而在行情进入高位阶段,不宜过度追逐“鱼尾”收益,适时锁定盈利方为稳妥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