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自行防空炮ZSU-57-2,也以工厂代号“500工程”而闻名,在苏联装甲技术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作为首款国产履带式、配备自动武器的量产自行防空炮,它的诞生旨在解决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在行军与进攻中缺乏可靠的防空保护。在它出现之前,机动纵队极易受到敌方空袭,而牵引式高射炮的机动性不足,无法伴随快速推进的坦克楔形突击群行动。

自行防空炮ZSU-57-2,也以工厂代号“500工程”而闻名,在苏联装甲技术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作为首款国产履带式、配备自动武器的量产自行防空炮,它的诞生旨在解决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暴露出的一个严重问题——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在行军与进攻中缺乏可靠的防空保护。在它出现之前,机动纵队极易受到敌方空袭,而牵引式高射炮的机动性不足,无法伴随快速推进的坦克楔形突击群行动。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图为匈牙】利军队在演习中的ZSU-57-2

图为匈牙】利军队在演习中的ZSU-57-2

研制新型防空自行火炮的必要性,是由卫国战争的惨痛经验所决定的。战争表明,部队的防空力量效能低下,甚至几乎形同虚设。无论是在行军途中、作战中,还是在停驻与临时驻扎地,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都极易成为敌机的攻击目标。编制内的防空力量,如配备DShK机枪的高射机枪连,或牵引式37毫米高射炮炮兵连,都无法提供可靠掩护——牵引式火炮无法跟上行军中的坦克部队,展开射击又需要时间,因此在应对突然的空袭时几乎毫无用处。而那些临时改装在“嘎斯-AA”等轻型卡车底盘上的“简易高射装置”,通常装备两挺或四挺1910年式“马克沁”机枪,对敌方航空兵几乎构不成威胁。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战斗车辆——履带式自行防空火炮(ЗСУ),能够伴随坦克部队机动,在短暂停留甚至行进中开火,并具备足够的火力口径以击落敌机。由此,未来ZSU-57-2的主要任务便被确定为:在战斗队形与行军纵队中,为坦克和摩步部队提供防空掩护。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展开全文

不过,战后随着喷气式航空的迅速发展,这类火炮的防空效果已大打折扣,几乎失去了实战价值。

不过,战后随着喷气式航空的迅速发展,这类火炮的防空效果已大打折扣,几乎失去了实战价值。

ZSU-57-2从设计图纸到装配车间的历程漫长而复杂,充分反映了战后苏联国防工业的成就与问题。该项目的源头可追溯到1944年,当时在杰出的炮械设计师瓦·格·格拉宾(В. Г. Грабин)领导下,中央炮兵设计局(ЦАКБ)开始研制新型57毫米自动高射炮——S-60。1950年正式列装的S-60是当时最先进的高射武器之一,它是苏联首个采用远程自动跟踪系统的野战高射炮系统,炮的瞄准由自动跟踪驱动装置控制,数据来自高射炮火控制仪(ПУАЗО-6)和炮瞄雷达站(СОН-9)。

然而,S-60采用牵引式四轮炮架,无法为装甲部队提供机动防空支援。意识到这一缺陷后,1947年,格拉宾领导的第58科研试验所(НИИ-58)开始设计一种基于两门自动炮的新型自行高射炮,代号S-68,用于安装在履带式底盘上。苏联部长会议于1948年6月22日正式批准了该项目的研制工作。

新车采用工厂代号“500工程”(Объект 500),其底盘与动力系统借用了当时最新的中型坦克T-54的部件,从而实现了较高程度的通用化,也便于部队维护与后勤保障。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ZSU-57-2 首批量产型。

ZSU-57-2 首批量产型。

研发与试验过程相当漫长。第一台样车于1950年在鄂木斯克的174号工厂制造,同年在工厂和试验场进行了试验。第二台样车的国家试验于1951年2月进行。新型自行防空炮的综合试验一直持续到1954年,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样车制造存在大量缺陷并偏离图纸,导致整套系统工作不令人满意。根据这些试验结果和军事方面的意见,对设计进行了改进,目标是增加弹药载量并改善乘员操作便利性。

最终,按苏联国防部要求完成改进的两辆样车上报部队进行验收试验后,苏联部长会议于1955年2月14日正式批准该装置列装苏军,定名为“57毫米双联自行高射炮 ZSU-57-2”。批量生产在鄂木斯克174号工厂展开,生产期为1955—1960年。关于产量的资料多数记载为857辆,但也有研究者提出高达2000辆的数字(对此作者本人并不十分相信)。从1947年开始设计双联自动高炮,到1957年开始批量生产,前后历时十一年——这对该车来说是致命的:在这十多年间,各潜在对手国的航空兵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活塞推进的飞机和亚音速喷气机,发展到超音速战斗机和轰炸机。结果是,配备光学瞄准设备的ZSU-57-2在服役时,面对的已不再是它当初为之设计的那类目标,而是需要截然不同制导/瞄准系统的新一代空中威胁。

构型简介

ZSU-57-2 是一款轻装甲履带车,其总体布置以容纳体积庞大的火炮系统为主。全车乘员为6人。车体内部被划分为三个舱室。前部左侧为驾驶舱并设有驾驶员席位。车体中部为战斗舱,上方装有一座大型可旋转炮塔。尾部为动力传动舱,与战斗舱以隔板分隔。

装甲车体

ZSU-57-2 的装甲保护为乘员和车内关键部件提供了针对小口径火器和敌方炮弹碎片的防护,这是为了降低整车重量并保持高机动性而做出的有意识妥协。车体和炮塔由厚度为8–13毫米的均质钢轧板焊接而成。这种防护能抵御步枪口径穿甲弹和炮弹碎片,但对于小口径自动炮、反坦克武器以及当时大口径机枪来说绝对不够——不过ZSU的设计要求并未打算将其用于作战序列的前线。为了提高保护能力,车体上前装甲板被倾斜60°安装。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与中型坦克T-54相比,这辆自行高炮在车体上主要的区别仅在于装甲厚度和炮塔设计。

与中型坦克T-54相比,这辆自行高炮在车体上主要的区别仅在于装甲厚度和炮塔设计。

ZSU-57-2 的最显著特征是方形焊接炮塔,顶部开放。炮塔安装在直径2100毫米的球形支座上,可旋转360°以引导双联高射炮。缺少顶部覆盖使得炮塔内五名乘员在面对空袭、炮击甚至城市战中楼层射击时极为脆弱,但由于高炮结构特点,无法加装顶盖。在行军状态下,炮塔可用防水帆布覆盖以防恶劣天气。为了安装重达4500公斤的火炮系统而减轻结构重量,使得这辆28吨重的车辆具备坦克级机动性,但作为轻装甲车辆,其生存能力有限,这也决定了其在联合作战环境中的高度脆弱性。

武器系统

ZSU-57-2 的火力核心是一门双联57毫米自动炮 С-68,实际上是将两门高射自动炮 С-60 镶并安装在同一炮架上的“双联”形式,且右侧炮的结构为左侧炮的镜像。每门炮管长为76.6倍口径,约为4.85米。С-60 的自动机构利用炮管短行程后座能量工作。该双联装置的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200–240发,但由于采用手动装弹,实际射速受限。炮弹由每支炮各自使用四发装弹夹(弹匣)供弹。全车弹药载量为300发(以弹匣装配),这些弹匣分布放置在炮塔及车体前部的弹药箱内,另有部分弹药散装存放在战斗舱地板下。尽管这种遍布全车的弹药配置有助于缩短换弹时间、尽可能提高射速,但考虑到炮塔装甲薄弱,这也在一旦被击穿时带来了很高的弹药起爆风险。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С-68 高射自动炮在陆用炮架上的照片)

(С-68 高射自动炮在陆用炮架上的照片)

这些火炮的弹道性能优良——炮弹初速可达1000米/秒。对地面目标的射程可达12000米,对空有效射程可达8800米。炮的瞄准由电液驱动执行机构实现,保证了炮塔360°的水平回转以及仰角在 −5° 到 +85° 之间的调节。

ZSU-57-2 的致命弱点是其火控系统,这也是其作为防空武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瞄准与目标捕获完全依赖目视。用于对空射击的是一种“构造式”高射瞄准器——一种复杂的机械计数计算装置(机械式火控盘)。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火控系统要求的不仅是知识,还需要瞄准手具备相当的体力。

火控系统要求的不仅是知识,还需要瞄准手具备相当的体力。

操作该系统需要专门的乘员(瞄准安装手)目测判定并手动输入目标参数:速度、距离和航向角。任何目测误差都会导致射击失败,以这种方式跟踪高速喷气目标几乎不可能。该系统在夜间或能见度差的情况下完全无效。实战比较显示,由 PUAZO(火炮防空火控仪)和雷达站联合作业下的牵引式 С-60 炮组,其射击精度要优于单个 ZSU-57-2 的光学目视火控,这进一步证明了集中式雷达制导在精度上的优势,相对于单体光学瞄准的不足。

发动机、传动系统与底盘

ZSU-57-2 的动力系统与中型坦克 T-54 实现了统一化——使用同样的 V 型 12 缸柴油发动机 V-54,但功率降至 520 马力(在 2000 转/分钟下)并采用液冷系统。发动机排量为 38.8 升,最大扭矩为 2254 牛·米,在 1800 转/分钟时达到峰值。在比功率为每吨 18.6 马力的经济行驶状态下,燃油消耗较低(主要由于车辆质量降低),燃油续航可达420公里(硬化地面或公路行驶),越野条件下作战半径可达320公里。空气净化使用 VTI-4 空气滤清器,冷却使用 70 升水箱散热器。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ZSU-57-2 的变速系统直接沿用 T-54 的设计——机械式、带分级传动,包括传递发动机扭矩至驱动轮的“吉他齿轮”、干式主离合器(钢对钢)、机械六速(5+1)变速箱、两套行星转向与制动机构、两条边传动,以及冷却风扇。各部件协同工作,使坦克在平坦坚硬地面或公路上的最高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越野条件下可达25公里/小时。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ZSU-57-2 的底盘虽然经过调整,但仍明显类似于 T-54 的结构。

ZSU-57-2 的底盘虽然经过调整,但仍明显类似于 T-54 的结构。

坦克底盘采用独立扭杆悬挂,降低了车辆重量、缩短了高度(车高降低约30厘米),同时改善了机动性能。量产型每侧底盘由四个金属支撑轮组成,带有橡胶包带,第二、三个支撑轮装有液压减震器。驱动轮位于车尾,履带采用销接式啮合结构。履带由九十节小节距履带组成。凭借 T-54 的底盘,ZSU-57-2 可以攀爬30°的斜坡、跨越 2.8 米宽的壕沟、翻越 80 厘米高的垂直障碍,并可在水深 1.4 米的浅水区行驶。

作战应用

ZSU-57-2 的作战历史直观地展示了军事装备向实战需求适应的过程。该装备首次亮相于越南战争,作为越南人民军部队的一部分投入实战,特别是在 1972 年的“复活节攻势”期间。作为坦克团的防空武器,它很快就显示出对美国喷气式航空兵的低效性。然而,越南军方发现,双 57 毫米火炮的火力对地面目标破坏力极大:可以有效打击轻型装甲车辆、野战工事以及敌方步兵,同时也能对低空活动的敌军轻型航空器——直升机、侦察机等——形成一定威胁。从此,ZSU-57-2 开始被积极用作火力支援车辆,在这一全新角色中非常受欢迎。阿以战争的经验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埃及和叙利亚在 1967 年的六日战争和 1973 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使用了 ZSU-57-2。与越南一样,它作为防空武器表现平平,大量车辆被以色列部队摧毁或缴获作为战利品。

苏联装甲力量的崛起:第一种批量生产的履带式自行高射炮ZSU-57-2

(1964 年五一阅兵中的 ZSU-57-2。)

(1964 年五一阅兵中的 ZSU-57-2。)

战术演变的最有趣例子出现在伊朗—伊拉克战争期间,双方均使用 ZSU-57-2。伊拉克军队意识到该装备的主要缺点——缺乏雷达——并制定了创新战术。ZSU-57-2 与雷达防空自行炮 ZSU-23-4 “Shilka” 或“飞毛腿”防空导弹系统联合使用。“Shilka” 或导弹系统利用雷达发现目标,并通过无线电将目标数据(方位和距离)传递给 ZSU-57-2 乘员。获得目标指示后,ZSU-57-2 在指定方向开火。这种战术对抗伊朗直升机以及低空飞行的伊朗空军飞机非常有效。

此后,ZSU-57-2 在世界各地的热点地区继续出现——有资料显示,伊拉克的 ZSU-57-2 在 1991 年海湾战争中击落了两架英国“龙卷风”战机。该车辆在前南斯拉夫战争中被各方广泛使用,最终确立了其作为强大地面打击武器的地位。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它同样被用于火力支援。随着时间推移,ZSU-57-2 因彻底过时逐渐退出各国武装力量,被更新型防空系统替代。然而,截至 2021 年,一些国家的防空部队中仍保有 ZSU-57-2。

结论

ZSU-57-2 是军事技术过渡型装备的典型代表。它相比二战时期的牵引式防空炮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在概念上已经落后于航空技术的发展。其最大缺陷——缺乏雷达和自动化火控系统——决定了它在超音速航空时代作为防空武器的无效性。然而,这辆装备的历史并非完全失败。强大的防空火力安装在现代坦克底盘上,使其在作为高效火力支援车辆的角色中拥有了漫长而丰富的使用寿命。

我是业余历史爱好者,欢迎订阅本频道编译的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2759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