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28日电 黄金价格的历史波动始终与全球经济格局、技术革命浪潮和货币体系变革深度绑定。回顾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50年,国际黄金市场经历了三轮标志性牛市与两次主要熊市,每一轮周期的背后都折射出技术迭代与货币霸权的博弈轨迹。
当前国际黄金价格突破3700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不仅是对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即时反应,更是技术优势转移、美元信用弱化与“去美元化”浪潮叠加的必然结果。从金价决定因素的演变趋势看,支撑国际金价的基本面因素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2025年国际黄金价格的新高可能只是长期上涨趋势中的一个里程碑,而非终点。
黄金市场周期的历史镜像:技术革命与货币霸权的博弈
第一轮黄金大牛市(1971年8月至1980年1月)持续8年半,国际金价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的35美元/盎司飙升至1980年1月的850美元/盎司,累计涨幅约2328.57%。其核心驱动力是美国双赤字扩张与滞胀危机引发的美元信用崩塌。这一时期技术革命处于酝酿阶段,美国尚未建立新的产业优势,黄金作为“货币危机对冲工具”的属性得到极致释放。
第二轮黄金大牛市(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持续10年,国际金价从251.9美元/盎司涨至1920.3美元/盎司,累计涨幅约662.3%。其背景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经济疲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以及反恐战争带来的财政消耗。
当前被市场普遍认定的第三轮黄金大牛市自2022年启动,其底层逻辑已从单纯的货币政策宽松升级为美元信用体系的结构性裂痕。与前两轮不同,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是政治动荡、财政困境与技术竞争等多维压力的相互强化。全球央行连续三年购金量超过1000吨,远超2010至2021年473吨的年均水平,官方部门的战略配置行为,凸显了黄金在货币体系重构中的关键作用。
“去美元化”浪潮:金价上涨的底层逻辑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在2025年呈现加速态势,成为推动国际黄金价格上涨的核心底层逻辑。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增持趋势明确。更具标志性的是,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正将存储在美国的黄金运回国内,这种实物资产的跨境转移,反映了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根本质疑。
调查显示,95%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继续增持黄金,43%的央行同时押注人民币、欧元储备份额上升。这种官方部门的行为并非短期投机,而是基于美元信用裂痕扩大的战略调整。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暴跌12%,在美联储维持4.5%左右利率的背景下,这种贬值更凸显了市场对美元长期价值的担忧。而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的行为,更是成为“去美元化”的重要催化剂。
当美元的信用基础从技术优势转向债务扩张,黄金作为“终极支付手段”的战略价值自然凸显,这正是当前黄金牛市区别于历史周期的本质特征。
进一步,从当前国际金价的驱动因素来看,一方面,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化主导价格上行。
2025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集体转向构成了国际黄金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9月17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3次降息后的延续动作。实际利率的下行直接提升了黄金的投资价值。美联储的降息举措使得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而8月2.9%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又削弱了实际利率水平,形成了对黄金价格的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央行呈现出同步宽松的态势:欧洲央行维持低利率政策并表达了对通胀下行风险的担忧,俄罗斯央行年内第三次降息100个基点至17%,土耳其央行则超预期降息250个基点至40.5%。这种全球性的货币宽松环境为国际黄金价格提供了持续的上涨动能。
美元指数的疲弱表现进一步强化了国际金价涨势。截至9月中旬,美元指数交投于97.62附近,较年初的108左右已有显著回落。美元与黄金之间传统的负相关关系在此轮行情中表现明显,美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对其他货币持有者而言变得更加便宜,刺激了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不确定性风险推升避险需求。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构成了国际黄金价格上涨的另一重要支撑。
美国国内政治干预央行独立性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政策稳定性的疑虑。若美国国内政治矛盾进一步激化,或引发对美元信用地位的质疑,将从根本上利好国际金价。
同时,新兴市场的金融动荡增加了全球资本的避险需求,促使全球投资者增加黄金等安全资产的配置比例。而在其他发达经济体方面,英国央行在量化紧缩政策上的两难困境也加剧了市场波动,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英国国债收益率高企,促使部分资金转向黄金寻求避险。
此外,黄金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价格提供了坚实支撑。全球央行的持续购金行为构成了黄金需求的稳定来源,黄金ETF等金融衍生品的持仓变化反映了投资者情绪的变化。2025年以来全球黄金ETF净流入已达473吨,而在2024年黄金ETF的整体表现还是净流出。
展望未来,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将持续发酵。同时,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可能重塑黄金的战略价值。而区域冲突和经济制裁的常态化使黄金的避险属性更加凸显。央行购金行为可能从“分散化”向“战略化”转变。若主要经济体进一步推进储备货币多元化,黄金的官方需求可能出现结构性增长。此外,技术创新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提升黄金市场效率。
基于上述分析,展望未来6个月国际金价走势,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国际金价有望维持强势震荡格局。
影响短期走势的关键事件包括: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政策声明、美国大选相关的政策不确定性、欧洲央行是否跟进降息等。若美联储释放更强烈的宽松信号,或美国经济数据进一步疲软,可能推动国际黄金价格在年内突破3800美元/盎司。反之,若通胀数据超预期回升限制降息空间,则可能出现回调,但在当前货币政策转向周期中,回调幅度预计有限。
季节性因素也将对短期价格产生影响。历史数据显示,黄金市场存在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每年的四季度和一季度之间,通常因节日需求和年底资产配置调整而表现较强。2025年这一季节性因素可能与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形成叠加效应,支撑国际金价在年底前保持高位运行,年底目标可向上调整至4000美元/盎司。
从中长期看,国际黄金价格有望形成“阶梯式上涨”的格局。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一旦开启,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历史上的降息周期中国际金价均有出色表现。若2025年开启的降息周期持续到2026年甚至更久,国际金价中枢可能逐步上移。
同时,美国双赤字问题、美元信用地位弱化、“去美元化”趋势等中长期因素,将重塑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若更多国家将黄金作为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核心资产,每年新增的官方需求可能达到数千吨规模,从根本上改变黄金的供需格局。基于历史估值分析,在全球货币体系面临重构的背景下,国际金价有望在未来3年至5年内突破每盎司6000美元。
需要留意的是,潜在风险因素可能延缓但难以逆转上涨趋势。中长期需要警惕的风险包括:全球通胀超预期回落削弱黄金的抗通胀需求、技术突破使数字货币真正具备黄金的避险属性、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出现意外缓和等。但在2025年的宏观背景下,这些风险成为现实的概率较低,更可能的情景是这些因素交替出现,导致国际金价呈现震荡上行态势而非直线上涨。
金价涨势或仍未到终点
综上所述,2025年国际黄金价格的上涨是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和市场结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价格水平方面,基准情景下,未来12个月伦敦现货金价可能在3500~4500美元/盎司区间波动,中枢位于3750美元/盎司左右。这一预测基于美联储降息50至75个基点、美元指数继续温和下跌、地缘政治风险维持当前水平等假设。在这一情景下,国际金价将呈现“高位震荡、中枢上移”的特征,较2025年9月的水平有15%~30%的上涨空间。
乐观情景下,若出现地缘政治危机升级、美联储被迫更大幅度降息、美元信用出现实质性动摇等情况,国际黄金价格可能突破4000~4500美元/盎司迈进。这种情景的触发可能需要重大黑天鹅事件,但考虑到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的脆弱性,发生概率不容忽视。
悲观情景下,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通胀回归目标水平、地缘政治风险缓和,国际黄金价格可能回落至3400~3600美元/盎司区间。但在全球债务高企、政治分裂加剧的背景下,这种情景的可持续性存疑。即使出现短期回调,黄金的中长期上涨趋势也不会改变,回调反而可能成为战略配置的机会。
对投资者而言,在短期应关注美联储政策节奏和地缘政治事件对金价的扰动,把握市场波动带来的交易机会;中长期则应将黄金作为战略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黄金与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特征,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结构。需要警惕的是,国际金价并非只涨不跌,在市场情绪过度乐观或政策超预期收紧时,也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将重塑黄金的定价逻辑。在货币政策宽松化、地缘政治复杂化、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和价值储藏手段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2025年国际黄金价格的新高可能只是长期上涨趋势中的一个里程碑,而非终点。
【黄金时间】是由新华财经与中国黄金报社共同打造的一档聚焦黄金珠宝市场的专题栏目,内容全面覆盖黄金珠宝行业的政策动态、投资资讯、风险分析等,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黄金珠宝领域金融信息服务。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编辑:吴郑思
责任编辑:朱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