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出品:新浪上市公司研究院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出品:新浪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虫工作室

核心观点:碧兴物联(维权)上市前业绩高增上市后持续大变脸,其科创板上市究竟有没有猫腻?其一,公司申报材料业绩“爆表”背后为何部分数据却异于同行,上市前后业绩反差背后又有何种故事?其二,公司一边借助丰图汇烝突击入股将估值大幅抬升接近10亿门槛,一边又被其背后股东进一步业绩加持,突击入股背后有无涉嫌利益输送?其三,上海科泽跃升公司大客户背后疑点重重,即一边是出现离职员工入职情形,另一边又“异常”缴纳保证金,交易合理性待考。

碧兴物联迎来上市以来业绩首亏。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29亿元,同比下降5.91%;归母净利润为-3854.61万元,同比下降264.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262.41万元,同比下降601.42%。今年一季度公司续亏,即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282.65万元,同比增长9.24%;归母净利润为-1022.46万元,同比下降443.4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01.00万元,同比下降249.13%。

需要指出的是,碧兴物联上市前后业绩反差极大,即上市前高增长,但上市后业绩持续大变脸。

碧兴物联不仅业绩持续恶化,公司财务总监也突然宣告辞职。4月3日,公司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财务负责人王进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负责人职务的书面辞职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碧兴物联自2023年上市以来,已持续两年收监管问询函。

上市后业绩大变脸、财务总监离职、监管反复问询等上述一系列异常信号,似乎在拷问碧兴物联业绩真实性。碧兴物联财务数据真实性究竟如何?

上市前高增上市后亏损背后:异于同行的数据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智慧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大数据,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数字生态(环境监测运营服务)44.97%,数字生态(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41.38%,数字水利/水务12.22%,数字农业0.96%,数字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系统)0.36%,数字公安(移动接入网数据采集分析系统)0.09%,其他(补充)0.02%。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来源:鹰眼预警

2023年8月9日,碧兴物联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华英证券,公开发行新股1,963.00万股,发行价格为36.12元/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09亿元,相比原计划募资超募2.11亿元。

公司上市时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可以看出,公司估值以及盈利水平决定了碧兴物联能否成功上市关键指标。事实上,公司申报材料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营收与净利均暴涨。招股书报告期内20年及21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3.52%、40.3%;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0.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02%、62.52%。可以看出20年盈利不足5000万,此时若冲刺上市略显吃力。

值得注意的是,碧兴物联持续高增长的业绩似乎与可比同行出现反差。可比同行聚光科技21年营收净利增速双降,且现亏损;力合科技皖仪科技21年增收不增利;蓝盾光电20年营收净利双降;佳华科技21年营收净利双降。

我们进一步从行业数据看,20年行业销量波动明显。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6-2021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的销量及增长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20年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环保项目开工率、工时、完工率等指标均受到不利影响。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值得注意的是,碧兴物联部分数据与行业数据也出现不匹配情况。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统计信息, 2019-2021年,行业内主要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 109.00 亿元、 124.77 亿元和 120.00 亿元,环境水质监测设备销量分别为 29,635 台/套、 31,487 台/套和 42,900 台/套,呈现波动趋势;而碧兴物联的环境水质监测仪器及系统销量同期销量分别为1,356台/套、1,759台/套、2,526台/套,呈现出持续上涨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去年四季度营收占比飙升至50%以上,相关收入是否跨期确认也备受监管反复问询。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上市前突击入股背后:做业绩抬估值?

需要强调的是,碧兴物联2020年IPO辅导备案,在上市冲刺期间,公司出现突击入股抬估值现象。

2019年12月发行人股权转让及增资价格为每注册资本8.9元,但半年后,公司估值飙升71%。

2020 年 7 月 22 日,公司作出股东会决议,同意新增 588.89 万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由 5,300.00 万元增至 5,888.89 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全部由丰图汇烝以 9,000.00 万元认缴,其中 588.89 万元计入注册资本、 8,411.11 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每 1 元注册资本对应的增资价格为 15.28 元,此时投后估值9亿元左右。

事实上,公司或属于踩线闯关上市,上市前公司最近一次估值刚好10亿元。

2021年12月22日,北京创金因基金到期,分别与何愿平、梁辉、陈亦力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北京创金将其持有的公司212.5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3.61%),分别转让给何愿平117.7778万股(占比2%)、转让给梁辉58.8889万股(占比1%)、转让给陈亦力35.8333万股(占比0.61%),分别作价2,000.00万元、1,000.00万元、608.50万元,对应每股价格16.98元。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随着丰图汇烝入股后公司估值被抬升后,碧兴物联也进一步被其背后股东进行业绩加持。通过天眼查穿透,背后股东为北京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而首创环保正是透过其间接投资了碧兴物联。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在碧兴物联IPO冲刺期,首创环保透过旗下北京水星对其进行业绩加持。北京水星系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在丰图汇烝2020年7月入股后,次月碧兴物联便与首创系开展业务往来。即碧兴物联于2020年8月参加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集采招标并中标,开始与北京首创集团内所属各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公司于2021年6月和2021年12月与北京水星分别签订了北京顺义项目和江苏淮安项目合同。我们发现,北京水星2022年新增为碧兴物联第三大客户,当期贡献收入为2059.81万元,收入占比为4.36%。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丰图汇烝对碧兴影响力较大,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位,需要指出的是,北京水星未列入关联客户。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给资金返业绩?异常保证金下的大客户

我们进一步发现,上海科泽智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科泽)一边骤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一边大幅比例收取碧兴物联的履约保证金。

公告显示,2022年上海科泽新增为碧兴物联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额高达5768.77万元,收入占比高达12.21%。

据公告资料,上海科泽于2019年10月中标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项目,项目名称:深圳市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EPC(重新招标),项目编号:44030020190037001001。该项目是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建设项目, 包括 147 座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分布在深圳市宝安区、 光明区等11个地区)和水环境监测运维管理中心平台建设等建设内容。上海科泽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于2021年开始组织水质监测设备采购项目的招标,碧兴物联中标成为分包方之一。我们根据上海科泽披露信息,该中标项目金额大致1.22亿元左右。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我们进一步发现,上述合同分两次签订,第一次为2021年11月,合同金额为6518万元,属于开箱验货确认,已经确认完收入;第二次签订为2022年10月,合同金额为5006万元,属于安调确认,尚未验收确认收入。

然而,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这笔交易似乎疑点重重。

首先,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关系匪浅,碧兴物联离职员工在上海科泽。

根据公告信息,员工持股平台中存在离职员工在公司客户处任职的情形:郭建成2020年1月离职、何永飞2021年12月离职,二人目前均在公司客户上海科泽处任职。上述关系有无可能熟人助推业绩?背后又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对此,公司称,上海科泽的董监高及其股东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郭建成、何永飞2人在上海科泽任职普通员工,与公司取得该业务无关联。

其次,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同为客户关系,但却在同时为竞标,存在竞对关系。

在泉河阜阳段下游省控水质自动监测站及配套设施采购项目(二次)招投标时,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一起竞标,最终上海科泽中标。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至此,我们疑惑的是,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同为客户关系,关系密切,一同竞标有无围标串标之嫌?

最后,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的履约保证金异常高,相关交易合理及信息披露又是迷雾重重。

2024年报告期末公司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2194万元,其中对上海科泽的期末余额为1813万元,其主要为履约保证金及缴纳质量保证金。

公司称,合同签订时,在合同中约定碧兴物联需要缴纳履约保证金;后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因项目时间跨度长,涉及集成的仪表品牌众多,需要协调各厂家共同参与,集成难度高。业主在该项目中对系统集成产品质量要求高,项目涉及产品质量风险增加,经协商,双方约定碧兴物联需要针对尚未履行完成的合同补充缴纳质量保证金。

我们根据公司披露情况,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的履约保证金比例达到20%及以上,而履约保证金及质保金大部分合计比例高达40%。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履约保证金的提交比例是一般多少合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10%。

财政部在《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财库〔2019〕38号)中明确,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收取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保证金。《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33条规定: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2%。第48条规定,采购文件要求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履约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10%。

碧兴物联与上海科泽的履约保证金是否合理?相关资金是否可能被占用?相关交易真实性又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需要强调的是,截至2024年报告期末,公司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因资金集中管理支取受限,以及放在境外且资金汇回受到限制的货币资金超1.6亿元,占当期货币资金之比近30%。

碧兴物联科创板上市迷局:给资金做业绩?业绩持续变脸 异常保证金有无猫腻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大合同披露中,公司首版招股书披露与上海科泽的合同金额为6,432.09万元;但2022年10月公司已经与上海科泽签订了安调确认方式类合同,累计销售合同金额超1亿元,但公司上市发行招股书重大合同披露仍然为6,432.09万元。如此重大合同是公司忽视披露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投资者高度警惕。

变形的动作?

2023年8月9日,碧兴物联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华英证券,公开发行新股1,963.00万股,发行价格为36.12元/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09亿元,相比原计划募资超募2.11亿元。

一边是IPO发行超募,一边却是公司业绩未如实反馈。

2023年5月31日,公司在招股书披露其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计情况,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为23,000万元至24,000万元,同比上升1.91%至6.34%;预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3,144.04万元至3,447.33万元,同比上升40.09%至53.60%。同年7月21日、8月4日,公司分别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并未修改上述业绩预计数据。

股票上市交易后,公司于2023年8月30日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营业收入16,766.48万元较发行上市申请期间披露预计数减少30.14%至27.10%,净利润2,390.70万元较预计数减少30.65%至23.96%。

与此同时,公司在业绩持续变脸压力下,似乎打起了贸易业务主意。

2023 年 10 月,碧兴物联与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恒为智能签订《合作备忘录》, 约定碧兴物联采购恒为智能提供的 GPU 硬件设备为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指定的用户提供云计算 GPU 算力服务,并约定碧兴物联采购的 GPU 硬件设备只能定向销售给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或其客户。 2023 年 10 月 30 日、 11 月 1日、 3 日、 6 日,碧兴物联与恒为智能分别签订 4 份《销售合同》(合同号:HWZN-BXWL-2023001/002/003/004),公司向恒为智能采购服务器产品。按照上述合同约定,碧兴物联每份合同应支付订金 5,332.50 万元,累计应支付采购合同订金 2.133 亿元, 2023 年 11 月,碧兴物联已向恒为智能支付订金 2.133 亿元。

公司称,本次交易的实质主要是一次性的产品购销行为。通过本次交易,一方面公司可以以此为契机建立与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的良好商业往来关系,成为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 ICT 项目合格供应商,另一方面通过本次购销业务也能为公司带来一定的交易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次交易需要大比例预付资金。截止2023年年末,公司预付款项期末余额约 2.27 亿元,同比增加1,142.75%。令人十分费解的是,公司为何为一次性贸易业务,却将无视相关资金风险。最终,因受相关政策影响,恒为智能无法如期向公司交付服务器,公司随即开始与恒为智能磋商退还预付款项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重大合同,公司并未及时披露,直至2024年4月30日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才披露了相关信息。

上述一系列违规动作,监管最终对碧兴物联予以通报批评;对时任董事长何愿平、时任总经理朱缨、时任董事会秘书潘海瑭、时任财务总监王进予以通报批评。

此外,其核心募投项目极其缓慢,截止24年报告期末,“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项目” 、“智慧水务大数据溯源分析服务项目”两大项目投入进度分别为 0%、6.57%。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1838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