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北京推出24项新举措提振消费

  昨天,《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对外发布,共推出24项任务推动居民增收减负,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至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昨天,《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对外发布,共推出24项任务推动居民增收减负,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年均增长5%左右,打造2至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促进二手房二手车便利交易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为推动居民增收减负,《方案》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本市将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支持证券交易所、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丰富交易产品类型,鼓励上市公司合理提高分红率,推动资产管理机构丰富投资产品供给,拓宽居民财富管理渠道。

  《方案》提出了优化住房消费新供给方面的多项举措。目前,市民在购买新房时,付完款网签后才能办理公积金提取,不少购房者一直期望能够直接提取公积金账户的余额用作购房款。《方案》提出,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促进作用,支持缴存人在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此外,在已实施二手房交易商贷“带押过户”的基础上,北京还将研究制定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带押过户”政策,并开展相关业务,这将给二手房交易双方带来更大便利。

  《方案》还明确,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鼓励建设智慧社区,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在汽车消费领域,《方案》提出,优化小客车指标配置,更好地服务家庭用车需求;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加强汽车领域信息共享,支持第三方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发展,促进二手车放心便利交易。此外,将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汽车后市场消费,在京津冀范围策划组织新能源汽车系列赛事,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活力。

  优化体验培育消费新引擎

  近两年,“谷子经济”成为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方案》特别提到,规范发展“谷子经济”,鼓励创作优质动漫产品,打造二次元和新生代潮玩聚集地,支持国潮品牌出海开拓市场。

  《方案》提出,培育美丽健康消费新引擎,新增16个中医药文旅消费建设单位,推出一批健康旅游线路。同时,在京打造“未来美城”产业集聚区,聚焦化妆品、医疗美容等领域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吸引国内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优先向“未来美城”布局,加强“京妆”品牌培育工作。

  据悉,截至今年6月,全市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307家,其中互联网医院102家。今年上半年,全市互联网诊疗量1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44.98%。下一步,北京将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深化医疗大数据应用,培育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

  北京还将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通过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进环球影城二期、“两园一河”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出中轴线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以及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主题旅游线路;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加力支持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短板,发展“民宿+”特色产品,提升“长城人家”等民宿品牌影响力;梳理公园存量空间设施资源,引入连锁化、品牌化商业运营主体。

  提升“双枢纽”机场消费能级

  记者注意到,《方案》聚焦消费领域裉节难点,着力推动完善区域配套商业设施。一方面,鼓励商业物业产权方引入专业运营主体,推动闲置公共资源商业化运营,鼓励“前店后仓”等模式创新,通过示范案例加强对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的指导。另一方面,支持商业场所及周边区域品质提升,研究将商业活动纳入公共服务事项,加强站城一体化设计,拓展轨道交通站点商业业态,推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闲置低效场馆、老旧厂房改造,植入“体育+”“亲子+”“文化+”等业态。

  “双枢纽”消费能级也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将发挥机场对要素资源的汇集作用,打造国际消费桥头堡,加快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项目,建设“功能+场景+体验”的世界级商贸旅游综合体。同时,支持市内免税店、口岸免税店扩大国货精品销售,拓展跨境电商即买即提试点业务,优化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清单。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将提高奥运场馆利用率,培育场馆综合运营服务商,做好赛后利用和全时全季运营,重点培育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50项本土影响力赛事,加快形成“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推进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北京还将持续提高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和运营管理水平。近年来,北京持续扩大河湖空间开放共享,已完成南旱河、通惠渠等10项河湖提升工程,新增慢行系统70公里,潮白河顺义段正式通航。今年,还将实现温榆河公园二期、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工程对外开放,打造“两园一河”、北运河等一批水岸公共空间,加快实施“点靓凉水河”二期等一批滨水空间提升工程,为市民提供更多亲水休闲好去处。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17919.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