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

新入口战争,余承东打响第一枪

华为先行一步。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编辑|张晓迪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华为先行一步。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闫俊文

编辑|张晓迪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华为先行一步,正在搭乘Agent的快车。

6月20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推出了鸿蒙智能体框架(Harmony Agent Framework,HMAF),该框架支持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以及多智能体协同完成复杂任务,号称是中国版MCP(大模型上下文协议)。

《中国企业家》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框架接入了京东、高德地图等50多款应用Agent(智能体)。

小艺智能体开放平台是该框架核心应用之一,6月29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社交平台上演示了这项技术的能力,他先是通过语音唤醒小艺,然后全程用语音进行任务下达,最终小艺通过自动调用去哪儿APP、华为商城等应用,完成了购买一张机票和一部手机等任务。

据余承东称,该智能体框架将于8月在华为Pura80系列手机上上线。

2023年8月,华为在iOS和安卓两雄并立的夹缝中,发布了终端操作系统鸿蒙。6月20日,余承东说,目前鸿蒙系统已经接入超过3万款应用及服务,注册开发者数量超800万名。

相比而言,老大哥iOS有200万个应用程序、3000万名全球注册开发者;安卓紧随其后,有150万个应用程序。

虽然在体量上,鸿蒙系统尚不能望前两者之项背,但这次在AI技术的应用上,鸿蒙系统准备抢先全面向智能体升级。外界对此评价,华为全面步入Agent时代。

华为此举,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技术升级。华为终端BG CEO何刚表示:“我们最初构筑鸿蒙操作系统的时候,提了一个口号,叫原生AI,AI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在每一个模块里,如何跟AI去连接,如何去设计整个软件架构,这跟过去完全不同。”

展开全文

新入口战争,余承东打响第一枪

摄影:肖丽

在AI技术步入应用阶段的今天,不同于豆包、元宝、Kimi等单一产品的AI连接,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都希望在AI连接的基础上打造一个超级AI连接——超级智能体,这是一个总入口。

谁占据的入口越多,谁掌握的数据就越多,谁就有可能在Agent时代占据竞争优势。

因此,除了全面升级为超级智能框架,华为对于鸿蒙系统的部署,并非手机这一单一设备,而是强调全终端覆盖,即“1+8+N”——手机、车、手环、电视、电脑等设备。

不只是华为,这种软、硬件全闭环的生态模式,正在成为科技公司抢夺入口的通行做法,而这曾是苹果商业盈利模式的护城河。

雷军和他的小米公司一直在对标苹果,雷军提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小米不仅做手机、造车,它还做空调、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等等,还自研了SoC玄戒芯片以及汽车芯片。

马斯克也类似,他如此解释他的商业版图逻辑: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与AI系统的神经进行连接(AI系统中心枢纽是马斯克创立的大模型公司Grok),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与Optimus机器人则负责运行。

华为先行一步

超级智能体框架的出现,将改变用户的设备使用习惯,这也意味着终端操作系统以往的商业模式将被颠覆。

上述华为终端产品总监告诉《中国企业家》,一旦应用接入系统智能体,那么用户原先的“三步点击”操作,就变成了“一步直达”,如果该应用程序原本依赖广告曝光获利,接入系统智能体则意味着广告曝光会变少。

而搭载AI应用,对传统APP的引流作用明显。以“AI问答”为例,《中国企业家》获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接入“小艺”之后,通过问答、搜索以及推荐等渠道,其日均曝光流量超过100万+,该出版社甚至已经在探索“商业利益分成”,尝试知识付费这种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语音助手这样的AI应用,对用户转移的作用巨大。根据QuestMobile数据,截止到今年3月份,华为小艺、OPPO小布语音助手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1.57亿和1.48亿,超过了豆包的1.15亿,仅次于DeepSeek的1.93亿。

此外,对于系统智能体是否会引入“竞价排名”或者“付费推荐”等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这位产品总监告诉《中国企业家》:“至少在今年和明年不太会做这件事,我们还是优先把体验做好,这件事的本质是掺多少水的问题,如果你的流量不大,掺进去水也没有多大的收益。”

最关键的还是多卖硬件设备,该人士还称:“生态竞争随着设备数量增多而有意义,单纯的生态,它们之间没有竞争。”

就手机设备的销量而言,目前苹果仍遥遥领先,这背后其闭环的软件生态功不可没。

苹果早在2007年推出iPhone OS,到2010年改名为iOS。2024年,苹果的App Store实现了1.3万亿美元的开发者营业额。2025年第一季度软件收入26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8%,虽然占比不高,但它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毛利。

软件收入中包括著名的“苹果税”,比如,一个用户在苹果系统内给某个游戏应用充值,游戏公司需要支付苹果10%至30%不等的抽成。大公司也不能豁免,谷歌曾为了独占Safari浏览器,2022年向苹果支付了约200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在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苹果以2.2亿台排名第一,华为是4900万台,约是苹果的四分之一。其中,华为在中国大陆的出货量是4600万台,年增37%,排名第二。

虽然销量上差距仍大,但华为正试图通过AI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相比它在AI技术上实现的进展,苹果近两年因人工智能项目推进缓慢而被外界诟病。封闭生态是苹果的护城河,但它变得愈坚固,就愈让苹果在面对AI浪潮时,显得保守和举棋不定。

近期,苹果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频繁更迭。甚至有传言,苹果计划借助Anthropic、OpenAI等第三方大语言模型来重构其Siri。

销量之外,华为强调在手机、车、手环、电视、电脑等终端实现鸿蒙超级智能体框架全覆盖,先把盘子做大。

安卓方面,由于其开源生态,智能化进展则主要依赖各大手机厂商,比如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系统智能体。近期,OPPO宣布,其小布助手上线深度执行能力,用户只需要在小布助手对话框内输入一句话,即可免费体验到由AI自主规划、寻源检索之后一键式生成的专业报告。

对此,何刚强调,“其他厂家基于安卓的技术版本,然后再去叠加一层,叠加一层和华为原生操作系统紧密协同的程度相比较,可能差距比较大。”他说,这些差距会导致手机能力的差异,比如续航省电,以及在相同内存的条件下,手机能不能支持更大的AI能力等。

华为还是“黑寡妇”吗?

超级智能体框架后,作为终端操作系统的重要构成者——开发者将何以自处?

据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作序的《鸿蒙开物》一书揭露,华为在开发者群体中素有“黑寡妇”名声,书中说,“有些设备商一上来就问:‘华为会不会做我这个产品?’他们担心,一旦华为也做了自己的产品,自己根本竞争不过。”

鸿蒙智能体框架上线之后,再次引发了开发者们的担忧,他们关注这项技术是不是要取代传统应用程序。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的第二天,几位开发者将华为终端的一位产品总监团团围住,并连续问道:“这个框架要做多深,开发者开发的应用程序还有没有市场?”

新入口战争,余承东打响第一枪

转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1703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