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4日
- 星期五
首先,从俄罗斯方面看,俄媒毫不掩饰地宣称,俄军已控制波克罗夫斯克99%的地区,声称只剩下1%的抵抗力量。然而,这种信息显然需要打个问号。过去几个月,俄罗斯媒体频繁发布“包围”的消息,但实情是,实际战斗中仍有若干公里的缺口存在。因此,俄罗斯这一叙述更像是一种心理战术,目的是试图动摇乌克兰军心。
然而,面对俄罗斯的谈判请求,乌克兰态度坚决地表达拒绝。基辅方面的官员直言不讳,声称先前的谈判未能带来任何实质性成果,因此他们对再次展开对话并不感兴趣。更令人瞩目的是,乌克兰也明确表示,未来几个月内不会举行新的谈判。这一决定,毫无疑问让外界看到了明显的矛盾——在前线失利、城市沦陷的情况下,乌克兰却在后方高调拒绝谈判,这种国与国之间表面上的强硬态度背后,实际上隐藏了怎样的深层逻辑?
如果这艘航母真的应用了核动力,那么中国海军将彻底步入“无限续航”的时代。试想一下,以前航母海上活动时为了补给需要依赖燃料船的频繁接驳,而核动力航母只需一次加油便可长途远航,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持续作战能力直接决定了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主动权。
这场隔空对话的背后,是一份去年公开的千页《德国行动计划》在撑腰。文件明确规定,若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因俄西对抗触发,德国将变身后勤枢纽,负责集结并部署数十万北约部队至俄罗斯方向,整个行动需在冲突爆发180天内完成。同一时间,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同一场合补刀,称“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处于危险之中”,而总理默茨早已宣布对乌外交途径“用尽”,承诺加倍输送武器。泽连斯基则适时在社交平台晒出刚接收的美制“爱国者”系统,向德国表达感谢。
我们不得不承认,武契奇的担忧是有其现实基础的。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许多国家的战略重心已经从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援转向如何应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法国总参谋长法比安·曼顿将军近期的表态更是让这一关切加剧——他认为,法国军队必须为3到4年内与俄罗斯展开直接军事对抗做好准备。这一声明不仅仅是军方的自我防卫,更是对当今冲突局势的真实写照。
在最近于曼谷举行的2025国防与安全技术展览会上,泰雷兹公司与环球通信系统有限公司(UCS)签署的合同让这一尘封的老舰再度焕发了一丝生机。此项合同将给“差克里·纳吕贝特”号配备一个综合平台管理系统(IPMS),这实际上是为航母的“智能大脑”进行了一次升级。通过整合推进系统、机电设备和损害控制系统,这一新系统将极大提高航母的运行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