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精确预测2008年次贷危机的“大空头”迈克尔·伯里今年第二次做空英伟达。11月3日披露的持仓报告显示,其旗下基金第三季度约80%仓位用于集中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名义价值逾10亿美元。在做空报告发布后的四个交易日内,英伟达市值累计蒸发约45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4万亿元)。然而,数据显示,市场对做空英伟达的兴趣正在下降。“大空头”这次的预言会准吗?
◆ 美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9天,美股“周五惊魂”,走出V型反转,但八大AI公司市值一周蒸发8000亿美元;比特币价格本周一度失守10万美元,一个月大跌18%;土耳其以“种族灭绝罪”向内塔尼亚胡发布拘捕令;锁定万亿美元薪酬包,马斯克划16项业务重点;黄仁勋:中国将在AI竞赛中击败美国;AI用电需求“爆表” ,科技巨头疯狂“抢电”。

“大空头”押上八成资产做空AI,
今年第二次“狙击”英伟达,
“次贷危机预言家”会成功吗?
在华尔街,“大空头”一词特指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他曾精准预测2008年次贷危机,2015年电影《大空头》也以他为原型。
11月3日,迈克尔·伯里旗下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披露的第三季度持仓报告显示,该基金持有名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看跌期权(占其资产总值的80%),押注对象为两大AI明星股——英伟达(Nvidia)和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


图片来源:股票分析平台Gainify
该报告发布次日,英伟达股价下跌3.96%,Palantir跌幅更深,达7.95%。过去四个交易日,英伟达累计下跌9%,市值蒸发45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4万亿元)。
然而,数据显示市场对做空英伟达的兴趣正在下降。
面对AI泡沫,有大型投行则作了一边支持一边做空“两手准备”。
“大空头”年内二度“狙击”英伟达
目前,Scion Asset Management的总持仓资金约为13.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英伟达和Palantir的看跌期权上。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该基金持有价值约9.12亿美元的500万股Palantir看跌期权和价值约1.87亿美元的100万股英伟达看跌期权。
看跌期权赋予持有者在未来以特定价格卖出股票的权利,是典型的做空工具。
这已是迈克尔·伯里年内第二次“狙击”英伟达。
该基金曾在第一季度建立价值超9700万美元的90万股英伟达空头头寸,但在8月公布的第二季度报告中,这些头寸已被全部清算。
由于持仓报告只披露季度末的状况,对迈克尔·伯里首次做空英伟达的盈亏存在两种极端可能:
● 若他在第一季度早期买入了看跌期权,并在四月份英伟达股价上涨之前清算,很可能大幅盈利;
● 若他在第一季度英伟达股价低点时买入看跌期权,并且行权日期在英伟达股价上涨过后,那他就很可能亏损。

英伟达2025年走势:一季度累计下跌19.29%,二季度累计上涨45.77%
迈克尔·伯里在第三季度再度建仓,显示出他对AI泡沫风险的判断。在持仓披露前,他已在社交媒体上为此番操作进行“预热”。
上周,他在沉默近两年后重返社交平台X,发布了一张电影《大空头》中由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自己的剧照,并配文:
“有时,我们看到泡沫。有时,我们可以对此有所行动。有时,唯一的制胜之道是不下场。”

之后,他又分享数张图片。
第一张显示当前美国科技行业资本支出(Capex)的增长水平,已与1999年至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水平相当。

第二张图表显示,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的云业务增长大幅放缓。

第三张是英伟达等AI公司之间的“循环融资”。

图片来源:迈克尔·伯里X账号
迈克尔·伯里的做空与言论招致Palantir高管的激烈反击。
Palantir公司CEO Alex Karp在接受CNBC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表示,被伯里做空的公司正是AI领域里真正在赚钱的两家公司,这种行为“超级奇怪”,甚至是“疯了”。Karp强调:“每次他们做空我们,我们都会加倍努力拿出更好的业绩数据。说实话,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让他们亏损。”
11月3日,Palantir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当季营收为11.8亿美元,同比大增63%。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Palantir的营收已连续21个季度超过分析师预期。同时,该公司还给出了强劲的第四季度指引。不过,Palantir股价本周累跌11.24%,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已超135%,市值达4241亿美元。分析称,市场担忧Palantir的估值倍数过高,业绩表现及指引与其估值不匹配,市场存在“利好出尽”情绪。
曾成功做空“木头姐”ETF,但“兵败”特斯拉
迈克尔·伯里的“成名之作”,是他在2005年至2007年间洞察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巨大风险,并通过大举做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获利数十亿美元。这段经历让他成了华尔街的“末日预言家”,还被写入畅销书《大空头》并搬上银幕。
2021年第二季度,迈克尔·伯里做空“木头姐”凯茜·伍德的方舟创新ETF(ARKK)。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ARKK股价大跌近70%。
然而,“大空头”的判断并非总是准确。近年来,他的几次高调预测与现实出现了明显偏差:
● 2021年第二季度,他大举做空特斯拉,持有超过100万股特斯拉看跌期权,但当年第三季度特斯拉逆势大涨,迫使他清仓离场。
● 2023年初,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仅有一个词的警告——“卖出”(Sell)。市场却在AI热潮的带动下开启强劲上涨。两个月后,他发文承认:“我说卖出是错的。”
据统计,过去几年,迈克尔·伯里曾多次发表“灾难性”预测,如果投资者在他每次发表悲观言论后反向操作买入标普500指数,将获得可观的收益。
正如一些市场人士所言:“spotting a bubble is one thing, and profiting from it is another”(发现泡沫是一回事,从中获利是另一回事)。
市场对英伟达的做空兴趣正在下降
根据市场数据分析网站Marketbeat统计,从2024年6月底到2025年10月15日,英伟达的空头头寸从约3.15亿股减少至约2.11亿股,减少超过1亿股。

从2024年6月底到2025年10月15日,英伟达空头头寸减少超过1亿股(蓝线)
这种背离也引发了对迈克尔·伯里此次做空时机的质疑。
市场分析公司Market Rebellion的联合创始人Jon Najarian分析称,考虑到英伟达和Palantir的股价在第三季度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高位,迈克尔·伯里在季度末披露的这些看跌期权很可能已经“深陷亏损”。根据他的测算,除非两只股票在当前价位上继续大幅下跌(英伟达需再跌7%,Palantir需再跌5%),否则伯里的交易很难达到盈亏平衡点。
CFRA Research的科技分析师Angelo Zino认为,科技股在经历大幅上涨后,一次回调早已在预料之中,迈克尔·伯里的言论可能只是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并为回调提供了契机。
投行“两手准备”:一边放贷,一边做空
11月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年度《金融稳定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部分股票市场,特别是科技和AI板块,正呈现出“相对紧张的估值”。该局警告称,如果市场对AI创造未来回报能力的乐观情绪出现逆转,可能会引发“更广泛股票市场的急剧回调,以及私人信贷市场的进一步违约”。
同日,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吉姆·里德也表示,“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避险情绪,因为对科技股高估值的担忧打击了投资者情绪。”
11月6日,高盛科技、媒体和电信(TMT)行业专家Peter Bartlett认为,财报反应的不对称性,正促使投资者重新考虑年底前的风险回报比,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持仓水平以及近几个月某些市场板块上涨得又快又猛。这种负面偏离突显出在当前估值水平下,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明显大于潜在收益。
面对AI“泡沫论”,投行在积极参与AI投资的同时,也在为潜在的风险准备对冲工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意志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已向数据中心行业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主要向服务于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提供融资,这些贷款通常有长期服务合同作为担保,能够提供稳定的回报。
例如,近几个月,德意志银行为瑞典的EcoDataCenter和加拿大的5C公司提供了债务融资,这两家公司共筹集了超过10亿美元资金以推动其扩张。
与此同时,该行高管已在讨论如何管理其在数据中心和AI领域的风险敞口。
据报道,该行正在探索多种对冲方案,包括通过做空一个包含多种AI相关股票的投资组合,来对冲贷款资产的潜在贬值风险。购买债务违约保护(如通过合成风险转移交易)也是备选方案之一。
这种“一边放贷,一边做空”的策略,反映了大型金融机构对AI行业的复杂心态:他们既不愿错过行业发展红利,又对基础设施快速折旧、盈利模式尚未完全验证等风险保持警惕。

美联邦政府“关门”进入第39天
美股上演“周五惊魂”
北京时间11月8日12点(美国东部时间11月8日0点),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39天。
11月7日(周五),美股上演“惊魂一夜”,三大指数开盘1个小时后一路下跌,标普指数一度跌超1.2%,纳指跌超2%,随后三大指数上演“V型反转”。截至当天收盘,标普、道指分别上涨0.13%和0.16%,纳指收跌0.21%。

作为美股龙头兼AI交易的代表,英伟达周五一度跌近5%,在收盘前最后时刻勉强转涨。微软迎来日线8连跌,市值在这期间累计蒸发超3300亿美元。

本周,纳指累计下跌3.04%,创下自4月份以来最差的单周表现。其中,八家与AI关联最密切的头部公司市值合计蒸发约8000亿美元,整个与AI相关的美国公司市值自上周五以来损失接近1万亿美元。

据央视新闻报道,11月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人约翰·图恩表示,与民主党就重启政府的谈判“车轮脱轨”,目前进展停滞。
民主党方面认为,共和党尚未满足其核心诉求。7日,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人查克·舒默在参议院发言时表示,鉴于多次投票未能结束政府“停摆”,民主党提出一项新的妥协方案,主张同时重启政府运作,并提议将《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长一年。
舒默将这项提议称为“简单的妥协”,并表示该提案可以在“几小时内”通过参议院。共和党人迅速驳回了舒默的提案,共和党领袖约翰·图恩将该提议斥为“无望之举”,但在国会山表示这显示“有进展”。
此外,美国参议院当天就《特定联邦雇员拨款法案》(S.3012)进行投票,投票最终以53票对43票的结果闯关失败,未达到通过所需的60票门槛。
该法案旨在为部分被迫停工期间仍需履职的联邦雇员提供拨款,以缓解政府“停摆”带来的冲击。尽管部分议员呼吁尽快为关键部门恢复资金,最终投票结果显示两党分歧依旧,政府“停摆”暂难解除。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称,鉴于政府“停摆”仍在持续,机场已出现空中交通管制员短缺问题,航空公司必须在11月14日美国东部时间6时前减少10%的航班数量,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也将开始削减国内“高流量”地区的航班数量。

10月31日,在美国纽约拉瓜迪亚机场,乘客排队值机。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张凤国 摄
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表示,如政府“停摆”持续,更多空中交通管制员决定不来上班,无法继续管制空域,航班数量可能会削减15%甚至20%。
美国政府下令于7日开始削减全美40座主要机场的航班数量。据航班追踪网站数据,截至当地时间7日下午,全美已有超过3500架次航班延误、约1000架次航班被取消。
另外,美国密歇根大学11月7日发布的初步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1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降至50.3,环比低于10月份的终值53.6,同比低于去年11月的终值71.8。这一初值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的53.2,表明美国消费者仍然担忧就业和通胀问题。
因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的经济数据真空,正使美联储12月降息决策陷入困境。11月7日,美国劳工统计局连续第二个月无法发布非农就业报告。
白宫上月警告称,本应在11月13日发布的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也可能无法发布。

土耳其以“种族灭绝罪”
向内塔尼亚胡发布拘捕令

内塔尼亚胡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摄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7日,记者获悉,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首席检察官办公室以“种族灭绝罪”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37人签发了申请羁押的拘捕令。
此次拘捕令是伊斯坦布尔检方依据“全球坚韧船队”成员提出的刑事控告所启动调查的最新进展。这些成员在参与向加沙运送援助物资的过程中,曾被以色列方面非法拘押。
据半岛电视台11月5日报道,几名国际活动人士指责以色列军队,称其在被扣押期间“受到了可怕的对待”,被扣押者被剥夺了食物、干净水和药物,甚至被拖倒在地。
根据检方发布的信息,被列入拘捕令名单的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外,还包括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以军参谋长扎米尔等共计37人。
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全球坚韧船队”成员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志愿者,他们乘坐约50艘船,寻求打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海上封锁。以色列10月对船只进行强行拦截并扣押船上人员,引发多国谴责。
AI用电需求“爆表”,科技巨头疯狂“抢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2155090857
当地时间11月6日,英国国家电网和电力监管部门均表示,科技巨头为建设数据中心而“抢电”的势头有点太疯狂了。
在周四的电话会议上,英国国家电网首席执行官约翰·佩蒂格鲁表示,电网正面临连接申请激增的状况,数据中心占到新需求的一半以上。目前公司计划在5年内接入19吉瓦的新设施,相当于英国用电峰值需求的约三分之一。
英国天然气与电力管理局(Ofgem)也在周四发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自2024年11月以来,需求队列里的签约报装量激增。截至今年6月,接入电网的需求从41吉瓦暴增至125吉瓦,其中输电需求暴增80吉瓦。需求总量已经达到目前英国用电峰值的两倍多。
英国的电力焦虑并非孤例。上周,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算力,而是电力。事实上,我有一堆芯片堆在库存里,却没电可用。”
微软首席财务官艾米·胡德(Amy Hood)在上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证实:获取计算硬件一直都不是微软的瓶颈,“我们缺的是空间和电力”。
高盛报告指出,到2027年,AI服务器的耗电量将是五年前云服务器的50倍,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预计将暴涨160%。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将达到6200亿至1.05万亿千瓦时,与整个日本的用电量相当。

一场改变特斯拉命运的大会!
马斯克手握万亿美元薪酬包
划出16项业务重点

11月5日 “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大语言模型(LLM)最终可能会取代人类使用互联网,如果网页都由大模型来浏览,那么人们只需向大模型提问、由它直接给出答案,整个基于广告的网络商业模式就会开始崩塌。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广告,而广告依赖于人们浏览网页,如果所有浏览网页的是大模型而不是人,那么我们就遇到大问题了。
11月5日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参加英国《金融时报》AI未来峰会作出“迄今为止最直白的表态”:
得益于更有利的监管环境和更低的能源成本,中国将在AI竞赛中击败美国。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如今正受到“愤世嫉俗”的侵害,这是阻碍进步的“犬儒主义”。美国各州出台的新AI规定,可能引出50项新的监管措施。中国本地科技公司能够以更低成本运行国产的AI芯片。
11月7日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
OpenAI并不寻求美国政府为其数据中心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如果大规模AI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带来预期效果,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进行“纠偏”,而不是依赖政府救助。OpenAI内部确曾讨论过贷款担保方案,但仅作为扩大美国芯片产能的“潜在路径之一”,并未形成正式提案。预计公司今年年化收入将达到200亿美元以上,并在2030年增长到数千亿美元。我们正在考虑未来八年约1.4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纳指创4月以来最差单周表现
一度失守10万美元!比特币一个月大跌18%
本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指累计下跌1.21%,纳指累跌3.04%,标普500指数累跌1.63%。其中,纳指创下4月以来最差单周表现。
美股“七姐妹”中,英伟达连跌三天,本周累跌7%;微软八连跌,是2011年以来最长连跌,本周累跌超4%;特斯拉累跌近6%。
美元指数连跌三日,本周累跌0.16%,收于99.57。
现货黄金报4000.29美元/盎司,本周累计下跌0.06%;纽约期金报4007.8美元/盎司,本周累计上涨0.28%。
美油主力合约报59.84美元/桶,周跌1.87%;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报63.7美元/桶,周跌超1.6%。
比特币本周一度跌破10万美元,截至发稿有所回弹,价格回升至10万美元上方,但较10月6日创下的历史高点(126272.76美元)已累跌18%。
根据10x Research负责人Markus Thielen的数据,过去一个月内,长期比特币持有者已抛售约40万枚比特币,价值约450亿美元,导致市场供需失衡。
ARK Invest的创始人“木头姐”Cathie Wood将她2030年的比特币牛市目标价下调约30万美元,此前预测价格可能达到150万美元。她解释称,稳定币在新兴市场扮演价值储存的角色,速度超乎预期,侵蚀了原先预期由比特币占据的部分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