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Robotaxi双雄赛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同步开启港股招股

从上市进程看,两家公司步调高度一致,同步启动公开发售,最终于11月6日正式上市交易。此前在2024年,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曾先后赴美上市,角逐“全球Robotaxi第一股”。在这场竞赛中,文远知行于2024年10月25日率先登陆美股,小马智行则紧随其后,于约一个月后的11月2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

从上市进程看,两家公司步调高度一致,同步启动公开发售,最终于11月6日正式上市交易。此前在2024年,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曾先后赴美上市,角逐“全球Robotaxi第一股”。在这场竞赛中,文远知行于2024年10月25日率先登陆美股,小马智行则紧随其后,于约一个月后的11月2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

根据双方此次招股书披露的募资计划,小马智行将发售4195万新股,每股最高发售价180港元,预计募资净额约71.9亿港元;而文远知行计划发售8825万新股,每股最高发售价35港元,预计募资净额约29.3亿港元。

针对上述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两家进一步求证了解,双方均表示:“目前处于静默期,不便多评论”。不过记者注意到,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已正式签署自愿锁定协议,承诺三年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截至10月28日美股收盘,小马智行报21.87美元/股,市值为84.26亿美元;文远知行报11.72美元/股,市值为36.66亿美元。

Robotaxi双雄赛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同步开启港股招股

图片来源:文远知行港交所公告

业内认为,在自动驾驶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两家企业均希望通过募集更多资金进一步提升商业化运营能力。而如今,两家公司再次将竞争延续至香港市场。根据最新公告,此次赴港上市,小马智行的每股发售价最高为180港元,文远知行则为最高35港元。对于这一定价策略,市场分析指出,股价高低各有考量,较低价格更有利于吸引普通投资者,而较高定价则更容易吸引机构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目前业务布局覆盖11个国家、30多座城市,是全球唯一旗下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同时,该公司具备全球最大的L4自动驾驶车队之一,拥有超1500辆自动驾驶车辆,其中700多辆为Robotaxi。

相比之下,小马智行成立时间略早,于2016年成立。目前,小马智行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深度,是唯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同时开展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的企业。在车队规模方面,小马智行拥有超过72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和170多辆自动驾驶卡车,并计划在年底前将总车队规模扩展至1000辆。从全球布局来看,其业务网络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的8个国家,并已获得其中6个国家的Robotaxi测试许可。

展开全文

Robotaxi双雄赛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同步开启港股招股

图片来源:小马智行港交所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公司的技术路线不同,且都尚未实现大规模产品落地。不过,从研发投入的强度来看,二者都保持着较高的投入水平。官方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研发费用是6.11亿元人民币,文远知行研发费用是6.43亿元人民币。单从研发费用的投入来看,文远知行略高于小马智行。

尽管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业务布局和发展路径上各有侧重,但两者目前仍处于高投入阶段。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招股书数据,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实现营收3543.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4亿元),同比增长43.3%,经调整净亏损为7442.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4亿元);文远知行同期营收为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8%,虽未披露经调整净亏损数据,但其经营亏损达8.9亿元人民币。

针对盈利路径,小马智行CEO彭军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盈利与车辆规模直接相关,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他表示:“随着今年量产达到千辆级别,预计未来两三年内有望突破万辆。”彭军进一步强调,从当前收入发展趋势来看,车辆在五年运营期内所产生的收入足以覆盖所有成本,包括运营和车辆成本,“我们不是每投放一辆车就亏一辆车的钱,而是每投一辆车至少不亏钱。”

Robotaxi双雄赛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同步开启港股招股

图片来源:小马智行官网

然而,如何坚持到Robotaxi市场真正爆发,仍是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L4级通用自动驾驶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赛道参与者正日趋多元,除专注Robotaxi的企业外,越来越多OEM主机厂(如小鹏等)、出行平台(如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哈啰出行)以及自动驾驶供应商(如元戎启行、Momenta)等也纷纷入局。

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格局,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业务负责人张宁向记者表达了对行业竞争的看法。针对主机厂的入局,他指出:“L4级Robotaxi与L2级辅助驾驶车辆在产品定位上存在本质区别,两者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的差距可能达到1000倍甚至1万倍。”在他看来,主机厂在Robotaxi领域声势虽大,但更多是受特斯拉的示范效应带动。

对于出行平台的加入,张宁则认为其角色更接近于“滴滴模式”,核心在于车辆部署与平台运营。他强调,在这场竞争中,“更稀缺的还是好的出行体验,而不是获客的流量”。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upercorp.com/3480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